河南高考落榜人数 河南2022年官方高考人数

时隔4年,9岁高考落榜,10岁以352分上大学的河南女孩,现状如何?

所谓神童,是对天赋异禀的儿童的一种称呼。从古至今,在我国出现过许多神童,战国时期秦国大臣甘茂之孙甘罗,十二岁时为秦相吕不韦的宾客。到了汉朝已有对神童的选拔制度:“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

在现代,由于受到“伤仲永”的故事影响,许多人对“神童”二字有所避讳,但是作为家长,很多依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聪明宛如“神童”。

4年前,9岁的河南女孩张易文便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高考考生,但成绩不理想,落榜了。第二年,10岁的张易文再参加高考,以352分考上商丘工学院。

当年,人民日报以《人生慎按“加速键”》为题对此提出质疑,还有不少网友认为其父亲的教育方式会毁了女儿。4年过去了,张易文的现状如何?

一、“神童”张易文

张易文,出生于河南商丘,由于父亲张民弢是一个学生培训班的老师,她并没有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上小学,而是在家里由父亲教育。所以,她4岁便识两千多字,9岁已基本学完高中语文、英语,初中数理化。

2016年,张易文在父亲的协助下,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当时,1.3米身高的张易文,身材瘦小,她的出现让考生和考生家长惊叹不已。大家都纷纷投来羡慕的眼神,说:“她才9岁啊,这么小就参加高考了,小神童啊!看看我们。”

不过这一次,张易文考得不理想,只考了172分,落榜了。“后来,她的父亲说她当时没有来得及复习,只是看了一遍高中数学,其他的科目几乎没有学,所以考低了。

到了2017年2月,为了迎接高考,父亲张民弢将女儿送去高考复读机构,学习了4个月。之后,10岁的张易文参加商丘工学院的单招考试,获得成绩为352分,成功考入商丘工学院的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二、10岁上大学

10岁的孩子,别人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张易文已经上大学了。不过她依然摆脱不了还是小孩的状态,而且没有具有自主选择的能力。她上的这所大学是张民弢选的,专业也是张民弢选的,父亲认为信息技术是未来的热门和发展趋势。

上了大学后,由于年龄上的差距,张易文与同学们没有共同语言,生活上也需要父母的照顾。

而在学习上,张易文并没有比其他同学优异之处,反而承受过多的学业压力,失去了享受童年乐趣的权利。

三、现状如何?

3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13岁的张易文在2020年7月已经从学校毕业。毕业证显示,修完教学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毕业后,张易文并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在父亲的安排下,在自家的培训学校当了一名助教,每月底薪2000元。

据她父亲所说,13岁的她虽然大学毕业了,依然像一个孩子。她有时候不能按时到校,不认真上课,不认真批改作业。这样子,她的父亲说会扣她一部分工资,最后到手大概是1000元左右。

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张民弢记者,打算先让女儿跟着他们工作两年,适应一下社会以后,再考虑考研究生,希望她往动漫方面发展。

四、结语

与张易文同样是10岁上大学的张炘炀,13岁时已经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2011年,16岁的他又成为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目前,他依然在继续深造。

张易文真的是神童吗?回顾她这几年的成长,似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证明她天赋异禀。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是父亲过早教育,过早地参加高考。她的未来发展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对于张易文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

今年高考落榜占总考生的比例?

下面是全国07年高考录取率的排行榜,你看看就知道了。

排名 省份/市 报考人数(万) 录取人数(万) 录取率

1 海南 4.10 3.60 88.00%

2 上海 11.38 9.10 80.04%

3 辽宁 27.00 20.00 74.10%

4 西藏 1.37 1.00 73.10%

5 黑龙江 21.92 16.00 73.00%

6 北京 11.03 8.00 72.56%

7 天津 8.36 6.00 71.78%

8 江苏 49.50 35.00 70.71%

9 浙江 35.00 24.70 70.57%

10 青海 4.00 2.80 70.00%

11 广东 51.74 36.00 69.58%

12 宁夏 5.00 3.20 64.00%

13 山东 80.00 50.00 62.50%

14 新疆 12.81 7.98 62.31%

15 吉林 17.20 10.66 61.98%

16 福建 25.00 15.14 60.56%

17 内蒙 20.00 11.90 59.50%

18 湖北 53.30 31.68 59.44%

19 陕西 37.32 22.00 58.96%

20 重庆 19.00 11.10 58.42%

21 四川 45.33 26.00 57.76%

22 江西 35.00 20.00 57.14%

23 安徽 46.35 26.40 56.96%

24 河南 78.00 42.00 53.85%

25 广西 27.49 13.70 51.68%

26 云南 18.14 9.00 49.62%

27 河北 55.76 27.32 49.00%

28 湖南 48.00 23.00 47.92%

29 山西 32.00 15.00 46.86%

30 甘肃 24.80 9.67 38.99%

31 贵州 19.40 7.50 38.67%

河南女孩9岁高考落榜,10岁时以352分考上大学,她的现状如何?

什么是天才?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完成常人不可以完成的事情,就可以被视作天才吗?我想并不是,这样的事努力的人一样可以做到。这句话才是形容天才最贴切的话语:“天才如果不努力有可能成为庸人,但是庸人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成为天才。”这句话看着十分的骨感和现实,但是不得不说这就是客观事实。所谓的天才是指在客观条件下拥有着比常人在某个领域中有着更加强大的驾驭能力或者创造力。

每一个天才都是上天赋予的,或许常人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天才的程度,但是永远不会成为天才。这句话不难懂,普通人与天才的差距是天然存在。常人可以通过尝试并逐渐靠近天才,但是与此同时常人付出了时间的代价,而天才仅仅只是呆在原地。这个世界每当出现一个顶尖天才,那么整个世界都要为之颤动。法拉第、马克思、爱因斯坦、霍金,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传记中总是少不了一个词“奇怪”,常人之所以觉得奇怪是因为自身没办法体会他们的想法和思路。

张易文

爱因斯坦总喜欢在在数学老师的课堂上玩弄手表和放大镜,黑板上的数学难题他仅仅只是偷瞄了一眼就构思出了完整的解题思路。老师冲他发火,老师觉得他不可理喻,可是在爱因斯坦看来,老师的做法才是奇怪的。数百年前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致命缺点,人们认为他疯了,21世纪的今天无数的资本主义国家用自身的惨痛经历诠释着他的“疯狂理论”。法拉第也是一个对着可以劈死人的闪电有着极高兴趣的“疯子”。

如今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关于“天才”的事情,但是这个世界真的有那么多天才吗?或许大家对于天才这个定义的理解太过浅薄,特别是对于孩童来说,或许众人眼中的天才是他们日夜努力的结果。而并非是他们天生如此,由很多人被冠以天才的孩童被人们寄予厚望之后,但却没有成为他们想象的那样。但是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孩童的美好童年就这样被这份本不该有的期望给占有殆尽了。河南女孩9岁高考落榜,10岁时以352分考上大学,十岁就参加高考的她算是天才吗?她的未来何去何从?她的现状如何了?

是“神童”还是揠苗助长?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张易文,来自河南,她9岁就参加高考,第一次考了170分。在高考总分为750分的河南,这个分数连专科都上不了。但是她的父母没打算让她放弃,在她10那年,她次上了高考的考场,公元2017年的那次高考中10岁的张易文总分352分,最终她被一所专科大学录取了。有人说普通的高中生中尚且有只能读专科的人存在,这个小女孩10岁就上了专科线难道不算天才吗?我们近些年其实对于这种小孩子上大学的新闻早已经见怪不怪了。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些被破格录取到重点大学的少年班的孩童,与这个两次参加高考但却只考取大专文凭的小孩比较起来的结果很明显。她不算天才。

之所以要这样认为,与张易文的成长经历也是分不开的。出生在河南商丘的张易文,在四岁之前和其他人一样就读了幼儿园,但是此后她并没有参与到义务教育中去,而是一直在父母的培训学校学习。她的父母都是教师,但是后面夫妻二人都放弃了教师的职业转而开办了一个私人培训学校。

张易文和父亲在参加高考前合影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其一是为了能够有更好的经济能力,再者就是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培养”自己的女儿,在张易文的父母看来,自己的孩子有着不错的天赋再加上父母二人的培养一定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这样年纪尚小的张易文就这样被父母规划好了未来,再后续的五年时间中,张易文就在父母开办的培训学校中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个常人来说完成这一系列课程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

公元2016年,自信满满的父亲为女儿报名了那年的高考。但是让她父母没有想到的是张易文仅仅只考了172分,要知道河南2016年的高考总分是750分,这样的成绩连最差劲的专科都上不了。在大家都觉得她的父母会放弃他们的“天才”计划的时候,她的父亲却坚持让孩子再来一年。于是乎张易文再一次开始了高考复习。公元2017年6月年仅10岁的张易文和那些18、19岁的高中生一同踏上了那年的高考之路。这一年张易文考了352分,这个成绩仍然不足以上本科,就这样那一年10岁的张易文被一所河南的专科学校录取了。

张易文在高考考点前留影

公元2017年9月,张易文来到了商丘工学院成为了一名大学生。细想一下,既然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那么有有天赋,为什么不让孩子继续参加高考呢?让孩子去一个专科学校。要知道如今的社会对第一学历看重程度是非常高的。与其让孩子在专科度过三年再参加专升本不如在高考上花一些功夫。难道说她的父母真的那么着急吗?张易文的父亲自称自己靠自学完成了课程学习,参加高考并被北大录取,最终带着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学位结束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因此他想着,自己的女儿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于是就有了河南女孩张易文9岁高考落榜,10岁时再战高考以352分考上大学,她的现状如何了?这样的她在大学里也仅仅只是普通水平,毕竟和自己同平台的是一些已经成年的学子,无论再有天赋的她也仅仅只是年纪小一点而已,和同校的同学比起来也不算过分优秀。这样看来她的的天赋似乎并没有那么突出。

张易文在大学食堂

就这样自己女儿的的一生就被自己给规划好了,读完大专再去升本、继而读研、读博。但是来到大学之后的张易文是百般的不适应,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呢?但是父亲却认为10岁就读大学,可以节省8年的抚养费用。听到这里真的感觉她的父亲将她的一生安排得过于草率了。在网友的深挖下,原来她父亲口中的博士学历也只是在某一个高校中旁听而已,并没有自称的那么了不起。再来反观这个事情,这或许真的只是小女孩父母的一厢情愿和揠苗助长吧。一个这番年纪的孩子哪能有多少主见,就这样自己的一生就被父母改变了。

结语

小女孩到底算不算是有天赋?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有的,毕竟小小年纪就可以参加高考,且取得这番成绩还是很难得的,但是她和天才还差太多。这仅仅只是她父母的一厢情愿,小小年纪就被父母夺取本该快乐的童年,全程根据父母的安排行事。这时候的张易文仿佛仅仅只是父母的棋子。或许她最后会像父母说的一样,多花几年的努力,读上硕士、博士,但是这一切真的还存在实际意义吗,早早的结束教育来到社会真的会给这个小女孩带来很多优势吗?想必小女孩将要面对的困难依旧很多。这样的苗助长或许就是父母带来一种错误的选择,但是为之付出代价的将是这个尚不明事理的小孩子。

中国每年有多少人高考落榜?

参照河南省09年高考人数。参加985000多人,其中1本类3万多,二、三本类24万多人,录取50万人次左右.

参加高考1000万左右,自己算吧

河南高考落榜

现在高考结束了,无论结果如何,尽力则应该高兴,人生中做了一件永不后悔之事.终究参加了国家每年一次的最正规的(将来从事工程师,会计师,医生,律师等行业的技术)干部的选拔,使自己能有机会更好施展才能. 一定要合理并尽量准确定位.在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中找到合适位置.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查询相关大学的往年录取情况.为报志愿做准备,.注意;能走一定要上大学.专科还可以专升本. 本科也还可以考研. 祝你取得最好的结果,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获得成功.

高考203.49万人落榜,这些孩子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从小到大我们就各种各样的考试,中考高考乃至研究生考试没上考试都有成功的人,有失败的人,成功是一个什么标准是不确定的,但是失败的人全是那些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甚至说就没有考上学校的学生。

这些考试本来就是一个淘汰型的考试,就是把学生的能力分出层级,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一样,所有都一样,学校就没办法分配自己消费资源了,让那些学习能力更强的,分析能力更长的,更能够适应较强的学术环境的学生进入更高等级的学府,这是进行高考最主要的目的,所以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上上好学校,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或者在学习方面就没有什么天赋了,那自然就只能沦为落榜的下场。

但是也并不是高考落榜了人生就没有希望了,人生有很多很多方向,高考只是其中之一,而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在高考的时候考一个好成绩,对以后的人生发展是有好处的,但并不意味着高考失败了就人生黯淡无光了,你可以选择自己去工作,在实际的一线之中谋划归纳来积累自己的经验,也可以选择自己去创业,这都是发展的方向。这些方向只有一个做得好,你的人生同样精彩。

高考有落榜的研究生考试比这个还要残忍,因为研究生考试近些年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去年差不多就有340万左右,就是今年将突破400万大关,但是真正录取的人数只有60万,无论如何报考的人数有多少都只有60万,所以落网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参加这种考试的有很多人都是陪跑,所以为了让我们人生有更多种选择,人就不能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

版权声明:
作者:大道
链接:http://dh.ahtjh.com/caijing/710.html
来源:澳航推介会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